【聲明】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

精神健康|情緒病影響求職及社交 逾9成人認為社會存歧視 

發佈時間: 2021/10/10

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,不少都巿人都患情緒病。香港生物精神醫學會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9月底進行網上調查,4,340名受訪者中有19%曾有情緒病史,而調查中有8成半人對情緒病所造成的情緒影響較熟悉,卻忽略了對患者認知和身體方面影響,容易導致歧視,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社交生活。
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de67c74d-5c19-4305-a7f4-bb0329645fc0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8161227b-2047-49a7-b6e8-87e213f37a71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0be28455-ffd4-45cf-822e-d7647ef2d8ec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  • 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f4c61b11-c72a-4db7-b86a-a4e5c3860a35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
調查指,有9成半受訪者認為社會經常有或有時存在歧視情緒病患者情況。香港生物精神醫學會主席王明爍指,情緒病是一種腦部疾病,會影響患者的身體,不能靠自身控制,如記性差、思考速度緩慢、腸胃不適等,而非單單情緒問題。在求職方面,王指不少情緒病患者在職場上遇到困難,逾9成人指會降低聘請情緒病患者的機會,原因是擔心情緒爆發、影響其他同事或工作表現等。

抑鬱症康復者李小姐指,30歲時患上抑鬱症,曾在上班時爆發負面情緒,躲在廁所用手大力拍門、打牆,直到手腫流血才停止,更不自控地流淚。李小姐指,當時同事都覺得自己很奇怪,僱主更勸她辭職;李小姐指,求職被問及有情緒病史時,別人都會面有難色,明顯帶歧視。

王明爍則指,現時除勞工處外,一些非牟利社福組織會跟僱主合作,為因情緒病發而停工的患者提供短期合約,作為過渡就業,減少患者空窗期,以實際工作經驗來助銜接將來工作。

在社交方面,王又指,雖有逾7成受訪者主動關心患情緒病朋友,但仍有2成人會感不安,更有人表示會避免接觸、疏遠,甚至擔心自身安全。李小姐指,朋友一開始知她有情緒病,支持和常陪伴她,但3個月後,朋友感不耐煩了,認為是她「不爭氣」,常胡思亂想,最終與她斷絕來往,令她大受打擊,抑鬱症更趨嚴重,她希望大家不要只流於表面,而應深入一層了解情緒病患者。

患者及家家擔心藥物成癮

王明爍亦指,不少患者及其家人對藥物治療有保留,尤其擔心成癮問題,純熟謬誤。調查中,有1成受訪者同意藥會成癮,但王指,有別於傳統安眠藥、酒精或毒品等,患者其實不會對抑鬱藥產生渴望或異常快感,首次病發的抑鬱症患者,抗抑鬱藥療程一般為半年至一年,醫生會根據患者狀況調節劑量或建議停藥,若病情反覆則需更長藥物治療,或配合心理治療。

逾4成抑鬱症患者,不知病情嚴重程度,逾6成怕歧視拒求助,詳情即睇【下一頁

撰文:周子晴

責任編輯:方雅儀